生態農業模式是一種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兼顧農業的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,結構和功能優化了的農業生態系統。根據生態學的組織層次,生態農業的模式可以分為三個層次,即區域與景觀布局模式、生態系統循環模式和生物多樣性利用模式。在一個農業的區域和景觀區中,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農業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功能的整體布局。在一個通過能量和物質流動串聯起來的農業生態系統中,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能流、物流的暢通和物質的循環利用。
生態農業都有哪些模式:
1、北方“四位一體”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;
2、南方“豬--沼--果”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;
3、平原農林牧復合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;
4、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生態模式及配套技術;
5、生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;
6、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及配套技術;
7、生態漁業模式及配套技術;
8、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術;
9、設施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;
10、觀光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。